.:.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从增量到提质,充电行业高质量发展面临四大挑战
本頁主題: 从增量到提质,充电行业高质量发展面临四大挑战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洛神仙女


級別:俠客 ( 9 )
發帖:143
威望:100 點
金錢:6692 USD
貢獻:600 點
註冊:2024-07-22

从增量到提质,充电行业高质量发展面临四大挑战





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494.4万辆,同比增长32%,市占率稳步提升,达35.2%。伴随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步增长的,是日渐普及的充电基础设施。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达1024.3万台,同比增长54%,基本能够满足全国2400多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数量不断增加,但“充电难”、“收费不合理”等投诉仍时有发生,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建设之路亟待进一步探索。

01
挑战一:充电设施发展虽快 桎梏仍存




自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出台以来,我国已密集出台多项与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密切相关的国家政策,涵盖汽车、设施、车网互动、超充、换电、配电网等方面,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试点示范也在不断推进。其中,202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建成覆盖广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日前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电动交通与储能分会会长刘永东对外表示,所谓“高质量”,既要数量多、范围广,也要保障产业生态建设,既要为消费者提供便捷、有保障的充电网络体系,也要保证运营企业有盈利的情况下健康发展。

在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数量上,刘永东表示,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构建起世界上覆盖面积最广、服务车型最多、充电桩数量最大的充电网络体系,较为廉价的充电服务费用、便捷的充电服务网络有力支撑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补能方式也在日趋多样化。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动交通与储能分会副秘书长周丽波称,随着产业的发展,我国充电行业已形成传导充电、电池更换、无线充电的多技术发展路线,多样化的补能方式共同构成了高质量、立体充电体系。其中,超充、换电等技术都在迅速发展,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无线充电也将得到进一步推广。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慢充为主转向快慢并重、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目前正处于‘能充上电’到‘充好电’的转变过程中。”她说。

不过,在为行业进步喝彩的同时,也要看到发展中的问题所在。刘永东强调,当前充电行业还存在充换电设施布局不够完善、结构不够合理、服务不够均衡、运营不够规范等问题。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还处于大规模推广的初级阶段,充电设施面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电网的需求,行业上下游必须形成发展共识,共同助力充电行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1000多万台的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中,2/3都集中在居住区,因此居住区充电问题必须引起重视。”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产业研究部主任李康指出,当前居住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存在四大方面的问题。第一,老旧小区数量较多。相关数据显示,我国2000年以前的老旧小区占比约37%,这些老旧小区的充电便利性严重不足。第二,居住区充电设施缺少专业的运维团队。私人桩质保到期后,多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第三,相关政策和法规尚未对居住区充电设施的安装施工、消防验收等关键环节有明确规定。第四,推进责任主体不明晰。“尽管在国家层面确定了以国家能源局为整个充电设施的主导单位,但在各个场景、不同地区又有不同的主管单位,不利于统筹推进。”李康称。

另外,在技术方面,周丽波提出,当前电池的兼容性和通用性是影响换电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国家标准编制过程中受到很多挑战,锁止机构等部件影响了后续的互联互通。”她表示,下一步要加快相关国家标准的编制,推动换电行业向互换兼容的方向发展。另外,针对无线充电技术,周丽波表示,成本较高是制约这一技术路线发展的主要因素。对此,她呼吁,行业要探索出路径清晰、成本适当、符合当前发展阶段的无线充电量产车型,如相关企业集中开发11kW或7kW的统一设备,有助于规模化应用和推广。


02
挑战二:内卷严重 运营商生存不易



如刘永东所言,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不仅要考虑消费者的利益,也要注重充电企业的健康发展。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现存与充电桩相关企业数量近59.4万余家。发展相对散乱、水平参差不齐,激烈的价格竞争更是让不少充电企业叫苦不迭。相关调研显示,51.92%的充电运营商正饱受价格战之苦,极大破坏了充电行业的良性生态。

对此,南方电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海强直言:“充电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大家都在‘卷’,‘卷’服务、‘卷’价格。运营商‘卷’到上游去,又会压缩充电桩生产厂家的利润,充电模块的价格也在不断下压。”在他看来,如果一个行业上下游产业链都在“卷”,行业企业盈利难,将不利于高质量充电网络的布局和可持续发展,行业需要共同努力,打造互利共赢的行业生态。

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德翔也强调,高质量发展要立足当下,首先要“活下来”。“现在全行业几十万家企业在干,我每天都很紧张、很焦虑,充电企业怎么才能活下来?充电行业是场马拉松赛跑,需要耐心和坚守。只有充电企业活下来,我们的产品才能服务于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于德翔称。

在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邵丹薇看来,在高质量发展要求下,企业必须要围绕消费者痛点展开业务,即满足消费者“多快好省”的充电需求。首先,“多”是基础,必须率先解决“能充上电”的问题;其次,要够“快”,缓解充电焦虑,提高场地翻台率;第三,要做到场站服务好;第四,要从充电的基本电费上“省”,在充电服务费上“省”是不可取、不可持续的。

“如果一家企业只是处于充电桩的制造加工环节,那就会陷入价格的不断内卷之中,只是几十万家企业谁卖得多、谁卖得少的问题。”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昆鹏认为,现在行业的“卷”依旧是“卷”成本、“卷”市场,但技术领先才是真正的竞争优势。王昆鹏表示,2023年特来电结束长达9年的亏损,成为行业首家整体盈利的充电运营商,便主要得益于特来电在充电网技术路线上的长期积累。据悉,特来电累计研发投入已超20亿元,围绕充电网技术攻克20项核心关键技术,获得知识产权1300余项,从而实现在行业内“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03
挑战三:车网互动难点尚存



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是绿色发展,充电行业要形成新质生产力,无疑要加快推动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步伐。今年以来,《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政策层出不穷,给车网互动(V2G)产业壮大带来巨大机遇,也给困于内卷漩涡的充电企业带来了新增长点。不过,面对规模、技术、标准等方面的现实难题,V2G发展仍需时日。

国网智慧车联网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王文认为,当前我国车网互动仍处于初期阶段,缺乏市场机制、成熟技术,尚未形成常态化、规模化。此外,最具调节能力的私人桩资源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和聚合。对此,他建议,要充分发挥价格机制在车网互动中的基础性作用,引导消费者有序充电。

今年5月,近1500辆新能源汽车在深圳不同场站分别通过“有序充电”“反向放电”响应电网削峰需求,成功实现全国最大规模的车网互动应用。据陈海强介绍,此次实践证明了V2G技术的可行性,但也发现了大规模推广存在的几个问题。

第一,在放电意愿上,新能源车主对放电造成的电池损害普遍存在焦虑。陈海强表示,由于目前缺少放电对电池影响的客观评估体系,车企方面也没有完整的质保方案,新能源车主对于放电存在一定焦虑。

第二,在交易品种上,目前车网互动以需求侧精准响应为主,从技术层面讲,充电桩很难在调频方面予以响应,这也导致参与模式以峰谷价差套利为主。“如果交易品种局限于需求侧响应,并无法为车网互动的长期发展打下很好的基础。”陈海强称。在他看来,后续的交易品种、参与次数、参与方式还需进一步完善。

第三,在标准体系上,新能源汽车与V2G充电桩的协议尚无统一标准,甚至是同一车企的不同车型都可能拥有不同协议,很难大规模推广。对此,陈海强建议,尽快在新能源汽车、V2G充电桩之间的标准体系,特别是交互接口、更新协议、功率调控方面形成行业标准。

对此,刘永东也强调,车网互动具有可调度的潜力,能够发挥出新能源汽车在保供和消纳方面的能力,对电力市场有着重要战略意义。刘永东认为:“在电力市场建设过程中,要尽早把电动汽车充放电资源考虑进去,降低准入门槛、增加交易品种。”

聚焦车网互动关键技术,周丽波认为,行业还需从装备端、运行控制两大方面进行技术攻关。在装备端,新能源汽车侧需要在车辆和动力电池方面进行技术攻关;充放电设施侧要对充放电设备性能进行提升;配网侧要加强承载能力,研发光储充融合技术。在运行控制方面,要加快对大数据、大模型和人工智能以及快速传感和精确测量技术的运用,并加强对车网互动信息交互与安全防护体系等方面的研究。

04
挑战四:充电安全仍存隐患



汽车产业百年发展历程之中,“安全”始终是产业发展的底线和命脉。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安全的重要性同样不容动摇。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充电起火事故频频发生,引发公众对新能源汽车充电安全的关注。在周丽波看来,随着超充设备的规模化建设,行业还需进一步筑牢安全底线。

从动力电池角度看,国联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常务副秘书长马小利认为,行业不应当过度倡导快速充电,应当回归冷静,不能追求快充、超充的一步到位,而是先稳定把3C策略做好,再把4C策略做好,一步步往超充方向发展。

所谓“充电安全”,是在整个充电过程中参与充电的任一相关方均没有危险、不受伤害、不出事故的过程。因此,充电企业也需要承担保障充电安全的责任。对此,王文表示,“站好找”“桩好用”“充得快”“充得安全”是提升用户充电体验的四大关键点,其中“充得安全”是底线。他认为,充电企业要在安全的前提下,打造比加油更方便的充电网络。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充电网络业务副总裁彭鹏认为,目前汽车行业对于充电基础设施安全可靠要求的重视度还不够,使得充电时电动汽车热失控、低质量充电设备对车端功率器件的损坏、充电桩短路漏电、用户数据泄露等相关问题频发。对此,他表示,应当从人身安全、车辆安全、设备安全、储能安全、数据安全等全方位角度提升充电基础设施的安全性。

在中汽研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项目总监王朝晖看来,电动汽车在充换电过程中高压电均需通过供电回路进行传输,存在人员触电、部件过热、功能受损的安全风险,需要相关标准对安全风险进行规范。

“充电设施未来的发展将呈现综合、立体、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适应充电场景高效服务应用需求。随着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和供电设备两项强制性标准即将报批发布实施,行业的准入门槛将进一步提升。”周丽波称。


赞(19)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8-03 00:46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11-26 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