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嵩焘,大清首位驻外使节,1876年任驻英公使。
刘锡鸿,1876年任驻英副使。
他们是近代中国第一批走出国门的外交官。
1877年,刘锡鸿向国内秘奏,弹劾郭嵩焘的十大罪状,都是些鸡毛蒜皮,欲加之罪而已。刘锡鸿看起来是保守派,但他还真不是。他是两面派,揣着明白装糊涂。
刘锡鸿是传统官场文化培养的老狐狸,满清的腐朽他一清二楚,西方的那一套他心知肚明。他更清楚的是,满清贵族绝不会放弃特权。如果他赞同学习西方,轻则丢官,重则丢命,他才不会去触这个霉头。
他假装迂腐不堪,只为官位。他是爱传统的“清流”,反对西方的一切东西。刘锡鸿反对修铁路,反对洋务运动,认为“不必开局自制”机器,只要学习“仁义忠信”,大清就能千秋万代。
郭嵩焘参观英国军事基地,赶上下雨。英国人递来一把伞,他就打了。刘锡鸿说你竟敢打洋人的伞?!中国人该有骨气,被雨淋死都不能打。郭嵩焘应邀听音乐会,把节目单看了几眼。刘锡鸿说你去听洋人的音乐还不够,竟然还看人家的节目单,可见你崇洋媚外到了何等地步。
出使法国期间,他经常身穿清朝的宽衣大袍在公共场所溜达,法国人看猴一样看他。下属劝他要低调,刘锡鸿怒斥:“你懂什么!我就是想让洋人瞻仰一下大清朝的人物,开开眼界。!”
可在私底下,刘锡鸿极羡慕英国,在他的私人笔记《英轺私记》中,有很多记载。刘锡鸿参观了伦敦的一家饼干厂,他说:“故英国之富,以制造之多也。”机器制造是英国富庶的关键,这与他“不必开局自制”机器的言论正相反。
他说英国无论贫富,孩子都能上学,还说英国学生很像是儒家君子。刘锡鸿说:“英国宰相之进退,视乎百姓之臧否。而众官之进退,有视乎宰相之进退。”他很熟悉英国的首相选举,也不反感。
被邀请参观英国的监狱,刘锡鸿心想,你们把监狱收拾好了,我肯定看不到真东西,所以就拒绝了。没过几天,刘锡鸿突然跑到监狱参观,准备打他们个措手不及,结果却让他大吃一惊。英国的监狱很洁净,每间房都能看到阳光,都配有暖气。犯人有肉吃,还可以洗澡,家属还能探监。刘锡鸿十分感慨,说这真是仁义之极端也。
看刘锡鸿的《英轺私记》会发现,他很是“崇洋媚外”啊。持续了三千年的,谁都不如我们的心理被打破了!但是,这个却不能说,尤其不能告诉朝廷。
刘锡鸿,就是纯粹的坏!
赞(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