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丝绸之路上的龙门石窟石刻遗存--纪念那些美好的年代 本帖有图[14P]无防水
本頁主題: 丝绸之路上的龙门石窟石刻遗存--纪念那些美好的年代 本帖有图[14P]无防水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小葵的哥


級別:天使 ( 14 )
發帖:11877
威望:13024 點
金錢:167753 USD
貢獻:2330333 點
註冊:2022-06-27
認證: 博彩區特使
2023-07-01

丝绸之路上的龙门石窟石刻遗存--纪念那些美好的年代 本帖有图[14P]无防水

那天看到一个聚聚的文章,一些泛黄的照片,曾经的历史,有过百花齐放的美好的年代。也许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并不一致,但是不妨碍同样欣赏、向往美丽。
延续至今,古已有之的传承,是否还是当初的样子,史家在考证,文化在分析,也许现今的华人早已不是当初的血脉了。但是经历了如此多的朝代变更,仍然有相当多的人,自认自己是华夏传承,是炎黄子孙。
他人的眼光对于自身的定位也许是有影响的,但是自己对自己的定位才是更重要的。武力也许能打败你,金钱也许能诱惑你,生活也许会折磨你。但是一个自由的灵魂,是无法被取代的。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指公元前138年,西汉王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一条商旅之路和文化交流之路。公元73年,班超从洛阳出发,再次出使西域,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丝绸之路是经洛阳、西安、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在罗马帝国时期,通过这个通道来自东方的最珍贵、最有影响的商品是丝绸,因此,这条道路被近代西方学者称为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化传播和交流的桥梁,是世界主要文明和宗教的传播通道,对世界古代文化的交流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佛教及佛教造像产生后,主要沿着古代的丝绸之路从印度、中亚、西域经河西走廊渐于中原,一路发展、壮大和繁荣,从而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留下了数量众多、璀璨夺目的佛教石窟寺,产生了绚丽的佛教石窟艺术。佛教石窟寺是丝绸之路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佛教石窟造像和石窟艺术惟妙惟肖地展现了内涵丰富的丝绸之路文化。
  作为地处丝绸之路东端起点的洛阳龙门石窟,有哪些丝绸之路的历史遗存?
  龙门石窟曾经历天竺(今印度)、新罗(今韩国)、吐火罗(西伯利亚)、康国(中亚)等国营造,现已发现西域乐器、欧洲纹样、古希腊石柱等域外元素,是希腊、波斯、印度和中国等多元文明交融之产物,堪称全世界国际化水平最高的石窟。
  域外造像
  龙门石窟中现存的外国人开窟造像有天竺人,新罗人、吐火罗和康国人造像,反映了他们对佛教的信仰。

  新罗像龛拓片(唐)▲

  龙门西山珍珠泉附近的新罗像龛,是韩国古代在龙门石窟的造像龛,是唐王朝与新罗国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新罗国与唐朝关系友好,有密切联系和往来,有大批留学生来唐学习,韩国8世纪中叶的石窟庵佛教造像也受到了唐朝龙门石窟造像风格的影响,所以该龛可能是到唐朝留学的新罗僧人开凿的。

  吐火罗僧宝隆造像龛(710年)▲
  唐龙朔元年(661 年),唐在吐火罗故地(今阿富汗北部)置州县,以吐火罗王为大汗都督府都督。唐朝与吐火罗国在佛教文化等方面有交流,《新唐书》、《旧唐书》 均有记载。
  中外商旅凿龛
  在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丝绸是最具代表性的,“丝绸之路”因此得名。龙门石窟现存有“北市丝行像龛”就是由丝绸行业组织统一开凿的佛像。

  北市丝行像龛正壁·伎乐人▲

  另外,在龙门发现的还有北市彩帛行净土堂和北市香行社像龛。这几个像龛的发现,代表着唐玄宗以前的丝行、彩帛行和香行已具备商业行会的组织和编制。而在造像记中除了有中国人以外,还记载有安僧达、史玄策、康惠澄和康玄智等人,这些可能就是当时居住在洛阳城进行商品买卖交易的外国商人。



  龙门北市彩帛行净土堂▲


  龙门北市香行社龛正壁线描图▲

  骆驼造像
  丝路漫漫,骆驼传递的不仅是一条贸易之路,更是一条传播文明的文化之路。龙门地区作为洛阳南部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古往今来,迎接着众多往来的商旅,使得东西方文化在这一区域交融汇集,碰撞出绚烂的文化之光。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胡商身子前倾,牵着一只双峰骆驼向前行进。在骆驼的正上方,可以看到一头载满货物的毛驴,憨态可掬,形象生动,呈现出一幅漫漫丝路驼队行进图。

  龙门西山南麓·石刻驼队图▲

  西域乐器
  伴随丝绸之路,中国的乐队出现了不少的新乐器,在龙门石窟现存的17种乐器中,有9种是从西域传来的。汉魏以来由波斯、印度通过佛教传来了曲颈琵琶和五弦琵琶,对中国的音乐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雕刻在龙门石窟万佛洞两壁壁基的伎乐人,手持曲颈琵琶,身上丝带仿佛也随着音乐起舞飘扬,大有不同凡俗、飘飘欲仙的神秘感觉。这些精美的乐器也让冰冷的石窟鲜活起来,并充满着美妙的音乐之味。

  万佛洞伎乐人▲

  皇甫公窟·伎乐人▲

  爱奥尼亚柱头
  爱奥尼柱式,源于古希腊,特点是比较纤细秀美,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爱奥尼柱由于其优雅高贵的气质,广泛出现在古希腊的大量建筑中。在龙门石窟宾阳中洞门券拱下雕刻一对柱头,带有明显的希腊“爱奥尼亚”式柱头痕迹,属于古希腊爱奥尼亚风格式石柱,是典型的希腊文化艺术之一。龙门出现的这种希腊式石柱可以说是希腊、波斯、印度和中国多元文化交融之产物。

  宾阳中洞·爱奥尼亚柱头▲
  西域装饰纹样
  龙门石窟的装饰纹样中,多有经丝绸之路传入的西域乃至欧洲的图案造型。古阳洞北魏龛楣常见的联珠纹、葡萄纹、忍冬卷草纹雕刻,也传达出西域传统艺术题材的深远影响。


  古阳洞·西域纹样▲

  西域服饰
  在宾阳南洞北壁有开凿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的立佛一龛,佛之通身着“曹衣出水”式薄衣贴体式通肩袈裟,从而洋溢着一种笈多艺术秣菟罗样式“湿衣佛像”的雕刻风格,这无疑显示出有唐初叶以来,秣菟罗佛教艺术对龙门美术形态的影响。

  宾阳南洞·立佛▲
  龙门石窟这些惟妙惟肖的石刻艺术遗存,是多元文化交融的产物,见证了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中外经贸与宗教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龙门石窟,作为中国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人类文化明珠,以精湛的雕刻技艺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将永远焕发着耀眼的光芒。

本文图片来源:龙门石窟

赞(24)
------------------------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8-21 11:54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2(s) x3, 11-27 20:09